海南食品安全网
首页 > 食品新闻 > 国内 > >

陈芳洲:当前非瘟防控重点事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9 18:42:53 来源:互联网

一、非瘟防控现状

1、全国非瘟形势更加严峻,局地损失严重

2020年,我国农业农村部总共报告了19例非洲猪瘟疫情。截至2021年4月5日,今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已经报告了9例非洲猪瘟疫情;局部地区去产能明显(10%~50%),有由北向南扩散、局地地方性流行的趋势。南方马上进入雨季,往年的经验表明,雨季是非瘟高发的季节。

2、流行的毒株和临床表现复杂化

临床感染复杂化:目前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多样,有不同基因型,既有人工缺失的毒株,又有自然缺失的毒株,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

临床表现复杂化:临床上存在不同的非瘟毒株,而且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不同的感染情况,临床表现不同:临床上可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可能表现出典型的野毒(强毒株)症状,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不食,轻微的发红、发绀,皮肤坏死斑,脾脏肿大等。

3、针对野毒(强毒株)的有效“拔牙”策略不太适用于“弱毒”

各种原因引起的弱毒株感染临床表现相对缓和,排毒不规律,临床发现及实验室检测难度加大,导致原有的针对野毒(强毒株)的“定点拔牙”策略部分或完全失效。野毒(强毒株)和弱毒的临床处置差别如下图1所示。


图1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强毒株)和弱毒的临床处置差别

4、防控侧重点和最终的结果不同

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强毒株)和弱毒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类似的,但是防控的侧重点和最终的结果不同。野毒(强毒株)感染后如果能早期发现,则污染范围小;但是弱毒难以发现,发现时可能已经造成非常大的污染范围。

对于野毒(强毒株)感染,因为处置措施相对成熟,成功剔除和复产的几率很高;但是弱毒感染更可能是清场,或者假定阴性猪群被隔离持续饲养(图2)。


图片图2防控侧重点和最终的结果不同

5、弱毒传入途径多样

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脐带血、胎衣等检出率高。暂时不认为其能穿过血睾屏障,所以精液还未发现内源性污染,且无论仔猪出生时是否是病原和抗体都为阴性,之后的生长环境中猪只都可能转阳。

因为风险猪只增多,很多屠宰场存在非洲猪瘟阳性问题,屠宰场会污染相关的产业链,成为非瘟,特别是非洲猪瘟病毒弱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弱毒很大一部分是人造的,人为原因引起的)。同时,因为猪群流动,特别是引进无症状带毒的后备猪只这一传播途径也十分值得关注。

无论是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强毒株)还是弱毒,已经被证实了会通过短距离的气溶胶进行传播,但是其在临床传播中的重要性,或者说是否是非洲猪瘟临床案例传入和传播的主要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临床中疫苗毒污染时间、排毒时间长,风机等处可以检测到疫苗毒,且与临床案例高度相关,提示气溶胶传播在非瘟弱毒传播中的重要性(图3)。


图3非洲猪瘟病毒弱毒传入途径多样

6、黄金猪周期可能持续:防好了就“盆满钵满”,做不好就“倾家荡产”

目前猪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图4),因为非洲猪瘟弱毒的加入,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案,以及养猪产业大规模扩张和变化:规模化猪场的大规模扩增,新加入的数以百万计的新的养猪户,冲击了原来已经建立好的非瘟野毒(强毒株)防控系统,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因此黄金猪周期可能还会持续,尽管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同时,因为单头猪只,特别是种猪的盈利强劲,猪场的非瘟防控能力,特别是非瘟防控成效差距巨大,因此非瘟防控某种程度成为一票否决制的关键点,防好了就“盆满钵满”,做不好就会“倾家荡产”。


图4全国生猪与仔猪均价(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

7、非瘟背景下的其他重要问题

①因担心操作污染扩散,或者紧急情况下的静默生产等导致某些免疫的缺失,各种消毒和应激情况(持续采样等)导致的猪群整体健康情况较差等,导致了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等猪群健康问题凸显,同时造成的损失可能比非瘟引起的更大;

②高猪价造成养殖集约化野蛮发展,管理、人员和技术瓶颈明显;

③过多的三元母猪和其他低繁殖力种猪,让种源瓶颈突出,生产节律选择、猪群流转、种猪补充策略亟待升级;

④养猪产业向集约化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凸显;同时前期为了稳产保供,为生猪养殖开了很多“绿灯”,存在很多环保风险,因此当生猪供应稳定充足的情况下,环保问题将会成为重要工作;

⑤楼房养猪遍地开花,这类新的养猪模式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短期内可能存在“阵痛”;

⑥养殖成本增加,猪价波动性大,生猪期货上市,更好地把握市场行情,依据自身情况,找到健康良好发展的路径十分重要。



二、当前非瘟防控重点

当前生猪产业新项目、新人员、新猪舍、外部环境恶化、雨季来临,非瘟的风险正与日俱增。因此,快速认知非瘟防控重点,不断学习,快速优化,持续可靠地执行才是成功防非的关键。

1、做好生物安全还是唯一的道路,同时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平时猪场的隔断十分重要

能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病毒野毒(强毒株)的多层生物安全圈层系统(图5)对于非瘟弱毒的防控依然是有效的。



图5多层生物安全圈层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2、新形势下,新的非瘟防控措施的宣贯、执行、考核、升级

需要针对新的情况,不断升级各种防控系统,图6为更新的部分非瘟防控文件,更多的普检、常规免疫、保健、异常上报、雨季防非、猪只死淘标准和规范等在持续升级中。



图6更新的部分非瘟防控文件

3、新形势下的监测方案、异常上报、应急物资准备、操作演练、异常快速处置等规范的制定

监测方案不仅要监测异常猪只,需要检测抗原和抗体,还需要检测各种应激场景:例如,分娩、转群、免疫、断水、断料等。

同时由于临床上异常猪只特点的变化,要将监测的异常情况更加具体化。例如,弱毒导致致病性减弱,死亡率降低,临床症状以关节炎、肿块、溃疡和繁殖障碍等为主要症状。

猪场早发现、早鉴定;猪场一线人员加强学习对于异常情况的判断;要有认知敏感性,做到及时送检,同时重点关注销售、转群、引种、监测等环节,并根据结果实施奖惩措施。

4、后备培育舍的准备和充分利用

非瘟在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因为供需不平衡,也让猪价处于历史高点。同时,因为高猪价、高风险、种猪繁殖性能下降、养殖成本增加、非瘟新变化、其他常规问题的凸显等因素让生猪养殖变成了一场经营之战,只有做好健康管理的同时,做好经营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做好驯化,有更好的种猪储备;另一方面选留足够后备,提前准备配种,如果有变化可以销售怀孕母猪,争取做到复产即满产、满产即分娩。这样猪群可以大出大进,规模发展,盈利能力增强。

5、从谈血色变到做好普检工作,特别要保障采血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对于非瘟野毒(强毒株)通过血液散毒风险的恐惧,一度让我们谈血色变。但是目前很多疫病造成的损失,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可能已经大于非瘟野毒(强毒株)造成的损失。因此普检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

同时,因为对弱毒株感染风险排查又必须采血样检测抗体,因此,采血还是必须的,关键是怎样采,特别是采样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的保障。

6、检测、监测中的抗原、抗体假阳性对临床危害巨大,但是不断发生

山东某公司生产的红色真空采血管存在非瘟病毒核酸污染,虽未引起感染,但造成误判和错误处置,而且不能正常销售猪只,损失较大。通过了解,目前行业内采样物资的污染现象较为普遍,近期又从某品牌的采血针中检测到非瘟病毒阳性,值得警惕。

抗体试剂盒的准确率超过98%以上就已经到上限了,也就是说2%左右的错误率是正常现象;同时国内外的试剂盒因为设计和工艺的差异也会引起误判。因此,临床上也存在很多结果不符的现象,特别是假阳性问题凸显,这个时候需要考虑抗体阳性率和各种试剂盒的临床检测符合率,比如,50头、100头猪只中有1~2头猪只的血清抗体为阳性,反复使用不同试剂盒检测都为阳性,但是猪群没问题,同栏或邻近猪只持续检测都是阴性的,一方面疑似非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抗体阳性的猪只一定要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另一方面,这个假阳性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需要持续观察和检测,再解除风险。同时如果多个试剂盒检测一定比例的抗体阳性率,如超过3%,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慎重了,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7、免疫和保健程序的升级和推进

免疫的升级,一方面是为了降本增效,另外一方面也能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比如剔除不必要的免疫,使用联苗,免疫后进行监测等)。

同时,非瘟大背景下,其他疾病问题、管理问题凸显,做好保健和治疗工作,对于降低死亡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也很重要。

8、消毒方案的落实,药品采购目录的确定,消毒的计量化标准

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可靠的消毒方法和方案不断成熟。为了规范消毒管理,降低消毒费用,简化消毒环节,落实雨季的消毒管理,消毒方案的升级势在必行。同时,通过临床检测和验证发现,很多生物安全相关人员甚至猪场管理者对消毒剂的剂量和具体操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操作方案可视化上墙,消毒药标准计量化十分重要。

9、实行批次化生产,及时上报异常猪只,确定淘汰猪的规范

①批次化生产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

②异常状况上报,特别是非瘟疑似或者确诊的猪只、检测阳性的人车物环境等;

③出于生物安全和经营效益的综合考量,进行淘汰的猪主要是非瘟阳性和周边相关猪只,以及各个阶段的无价值猪。

10、雨季非瘟防控重点事项


11、明确团队人员(架构)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建立,留住人、用好人

养猪生产中最难的是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的稳定性、执行力和积极性,是每位养猪生产经营者经常思考的问题。当前养殖企业大规模扩张,稳定的后备梯队建设和可持续的人才供应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目标清晰、明确、统一;

(2)决策与执行力;

(3)明确岗位职责;

(4)建立培训体系。

12、楼房养猪的探索和总结——以广州增城楼房养猪项目为例

广州增城楼房养猪项目(图7),创造了“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产仔”的金新农速度。

楼房养猪项目比传统养猪更加集约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单位面积利用率高、环保管理更加集中、综合成本更低,与同等规模平层猪场相比,用地仅需其1/10左右。广州增城楼房养猪项目预计2021年可以达产60%,2022年达产100%,实现用最少的土地产出最大的效益。

但是楼房养猪作为一个新的养猪场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总结的地方。比如设计的标准、环控的要求、疾病防控的关键点(特别是非瘟防控),同时要求环保十分稳定,否则影响巨大,而且新项目,新的人员、新的系统的应用磨合还需要时间的沉淀,甚至会有一个阵痛期。


图7广州增城楼房养猪项目示意图

13、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重点疫病防控的落实

猪腹泻:①干净产房;②饲养管理;③提高保护力;

猪蓝耳病:



猪伪狂犬病:区分场区的情况,①免疫执行3+2免疫;②产房监测淘汰;③唾液检测淘汰。

三、总结

1、2021年,我国非瘟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野毒(强毒株)+疫苗毒+自然缺失毒+……);

2、黄金猪周期可能持续:非瘟防好了就“盆满钵满”,做不好就可能“倾家荡产”;

3、需要认知非瘟的重要性、复杂性、变化性等,并按系统快速推进,计划、执行、监督、反馈;

4、紧抓内部生物安全和各项生物安全改造,加强培训和团队建设,抓紧对各项文件的宣贯、考试、执行、落实、监督,全员一同应对当前严峻形势。

专家点评

今年非瘟防控形势异常的严峻,非瘟病毒临床感染复杂化,非瘟临床表现多样化,原有针对强毒的“精准剔除策略”应对单纯弱毒疫情时显得软弱无力。应对弱毒疫情,将其抵御于猪场之外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弱毒到达猪群后,目前基本无法剔除,最终,猪场可能面临带毒生产、甚至清群的结局。因此,需要新的认知、新的储备,处置手段、检测、监测手段等都亟需升级,同时产业行业其他问题也凸显:其他健康问题(猪病毒性腹泻、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细菌性疾病等),养殖成本高,猪价有下降趋势,核心种源差,三元猪只加速淘汰,楼房养猪的新挑战,环保问题将会被再次作为猪场发展的紧箍咒,养猪产业规模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更高的要求和渴求等。



本文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提炼了一些重点事项,主要包括:1、生物安全依然非常重要,需要不断提档升级,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硬件的建设;2、需要重新审视升级原有的非瘟防控系统和材料,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进行梳理、简化、贯彻、落实、再升级,循环往复;3、对于弱毒的防控变成了经营之战,因此,还是需要尽量做到早、快、严、小,制定新的检测方案、异常上报机制,对物资进行准备,明确处置流程,进行临床演练和流程优化;4、抓好后备培育管理,做好健康管理,提升补栏能力和种群规模;5、落实健康管理中的普检工作,做好防交叉;6、提升检测和监测能力,并应对各种检测和监测的限制和错误;7、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瘟防控是“一票否决”式的,但是它不是全部,一定落实好免疫和保健程序的升级,提升猪群健康,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做到降本增效;8、落实消毒措施,简化消毒物品清单,计量化管理好消毒剂量,做好消毒流程监管,既要起作用,还不能浪费;9、批次生产,上报和及时处置异常猪只,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提升猪群感染阈值;10、针对当前的雨季,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各项生产部署,打好雨季非瘟防控攻坚战;11、明确架构和岗位职责,建立人才管理培训系统,揽到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12、拥抱行业的新事物,同时尽快学习度过阵痛期,建立楼房养猪的新标准,迎接生猪期货、非典型猪周期、养殖成本的提升和猪价的下降、环保等问题;13、落实其他重点疾病的防控,例如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本文为当前我们应对错综复杂的非瘟局势提供了参考。

2021年,非瘟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但是大家也观察到,非瘟对整个生猪产业也是危和机并存,我们需要脚踏实地,按照新形势努力学习和认知,并快速行动,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反馈、升级,不断提升我们的非瘟防控能力,同时结构和功能是息息相关的,抓紧内部生物安全,做好硬件升级,抓好团队建设,升级新的应对策略,不断学习、宣贯、落实,让全员一起应对非瘟,我们才能转危为机。

面对外部的疫情和猪周期,做好非瘟防控和降本增效,打好经营之战,剩者为王。

版权所有: 海南食品饮料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海南食品饮料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海南食品饮料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